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体彩网在中国体彩网领导下,在保证学院正常教育教学的同时,有序有力有效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主要事迹如下:
一、一线抗震救灾事迹
按照中国体彩网统一安排,先后组织四批有关方面专家,奔赴抗震救灾一线。
5月15日上午,院长薄景山教授、防灾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巨文教授赴四川地震灾区参加应急救援工作。于5月24日返回。
5月20日凌晨,副院长迟宝明教授、地震科学系教师姜纪沂博士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于5月24日返回。
5月26日上午,发展与财务处处长梁瑞莲、经济管理系副主任王慧彦、经济管理系教师黄敏赶赴灾区,进行灾害评估工作。
5月26日晚,院长薄景山教授、副院长迟宝明教授再次赶赴灾区,开展灾后重建的有关工作。
二、后方抗震救灾事迹
(一)多次组织捐款
5月16日,学院组织第一次捐款,捐款金额近12万元。
5月22日,学院为我院灾区同学组织捐款,捐款金额7万多元。
5月23日,学院党委组织党员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近8万元。
截至5月27日,在院团委的号召和组织下,全院团员青年共交纳特殊团费 1万多元。
5月23日,学院工会向参加百日长跑的职工发出倡议,号召将原定用于给参加百日长跑的职工购买奖品的钱捐献给我院因此次地震而家庭受灾的同学。
其中,刘喆老师个人捐款1万多元,赵洪发老师个人捐款近4千元。
各类捐款总计30多万元。
(二)大力开展宣传
1、在校园网“学习园地”专栏集中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和主要媒体有关抗震救灾的评论员文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和英雄师生的感人事迹。
2、院团委利用校园广播,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专题跟踪报道。
3、宣传部会同院团委,利用宣传栏,从灾情报道、中央对策、领导足迹、一线救援、爱心奉献、感人事迹、国际反响、地震知识介绍等八个方面,对抗震救灾工作进行集中全面报道。
4、宣传部会同院团委,选取显要位置,再次展出了“全国地震科技大会”科普展板。
5、学生处组织学生观看“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专题新闻节目及“爱的奉献”募捐活动文艺节目。
6、学生处设置专栏报道地震灾情、宣传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7、学生处制作灾后心理知识展板,宣传地震受灾后的心理疏导方法。
8、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院团委会同各系党总支,在全院学生中组织开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演讲活动。
9、5月30日,院团委举办“中国,挺起脊梁”诗歌朗诵活动。
10、受中国体彩网直属机关党委委托,院团委制作了慰问四川汶川地震一线工作人员的专题片《最贴近的汶川,最靠近的我们》,并制作成DVD光盘,发往四川地震灾区。
11、5月26日开始,院团委主办,地震科学系承办了“防灾减灾参观周活动”,开放防灾减灾实训中心,配备讲解员,供广大师生参观。此外,地震科学系团总支还制作了有关本次地震的专题宣传光盘,对本次地震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宣传。
12、人文社科系举办防灾主题广告设计活动。
13、党委宣传部、院团委先后制作8个条幅,动员全院师生抗震救灾。
此外,各系部还采取板报、展板等形式,从不同侧面宣传报道抗震救灾情况。
(三)积极组织教育研讨
1、5月26日下午,院长薄景山面向全校400多名师生,做了“汶川8.0级大地震现场考察报告”。
2、5月29日下午,教务处组织召开“防震减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
3、5月29日下午,防灾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李巨文教授给本系学生做了“汶川8.0级大地震现场考察报告”。
4、5月15日下午,院团委邀请专家,开展有关地震知识的科普讲座。
5、5月14日,院团委组织召开了题为“面对灾难,我们如何做”的座谈会。
6、5月29日下午,学生处举办“灾害心理与干预”的讲座。
(四)努力安抚资助家庭受灾学生
1、地震发生后,学院要求学生处、院团委等有关部门及时组织核查地震灾区学生家庭受灾情况。在摸清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学院向家庭受灾学生发了慰问信,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学生处、各系分别组织家庭受灾学生座谈会,各班分别召开主题班会,各辅导员、班主任则积极开展重点关注、个别谈心活动。同时,学生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并及时开通专门的灾后心理咨询热线:0316-3310525。
2、学院向全体师生发出奉献爱心、携手灾区同学共渡难关的倡议。并于5月22日下午组织全院师生专门为学院家庭受灾学生捐款7万多元,由于参加百日长跑的职工同意将给自己购买奖品的钱捐赠给家庭因震受灾的同学,所以两项合起来,学院组织的用来资助受灾学生的捐款将近10万元。
3、针对家庭受灾学生的特殊情况,学生处及时启动了临时困难补助,在助学金评选上向他们予以政策倾斜;并千方百计,专门为他们调整出16个勤工助学岗位,并组织他们上岗。
(五)深切哀悼遇难同胞
2008年5月19日清晨,学院举行了降半旗仪式,并默哀一分钟。5月19日14点28分,学员组织包括离退休职工在内的全体师生员工近5000人,为地震灾区遇难同胞默哀三分钟,学院车队鸣笛致哀。
二○○八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