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下午2:00,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巴振宁,应防灾减灾工程学院、河北省地震灾害防御与风险评价重点实验室邀请,以“震源-工程结构(群)全物理过程模拟方法与应用”为主题开展学术分享,我校众多师生到场参与聆听与交流。
巴振宁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传统震源机制与工程结构抗震响应的模拟常存在过程割裂、尺度匹配不足等局限,强调了从震源到工程结构(群)全物理过程一体化模拟,对提升灾害风险评估与工程抗震设计科学性的核心价值。随后,他详细介绍了该模拟方法的技术体系,涵盖震源动力学过程的精细建模、工程结构(群)动力响应的多尺度耦合分析等关键环节;同时结合实践案例,分享了该方法的应用成果,直观展现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模拟精度与实用效能。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全物理模拟的计算成本优化、多结构群协同响应的技术难点、工程领域的推广适配性等议题,与巴振宁教授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互动研讨。
此次学术报告搭建了学院师生与地震工程领域顶尖专家交流学习的平台,有效拓展了师生在震源模拟、工程结构抗震等方向的学术视野,对推动学校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与实践融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供稿:防灾减灾工程学院;编辑:朱宏)